内    容
评    论
精雕细琢育英才——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课堂”联动创新
时间:2010-9-25 11:44:55   文章来源:安徽教育厅宣教中心    发布:吕刚    浏览次数:4858

 

    吴青山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200412月他和同学胡鑫共同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自发性质的全市性的大学生爱心家教组织———芜湖市五四爱心学校,无偿为特困家庭子女提供家教服务。在吴青山的坚持下和各级团组织的帮助下,该校现有11所爱心分校,受助学生已逾1000人,大学生志愿者3000余人,志愿服务时间达110周、10万多个小时。2010年,吴青山又倡导发起成立了“五四爱心基金”,以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因其突出事迹,他荣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王雷是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9届毕业生,他的优秀事迹《王雷:男儿当自强》经《人民日报》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在经历了大哥二哥相继去世、父亲遭遇车祸、母亲患肿瘤这一连串的打击后,“80后”大学生王雷,居然撑起全家的希望,还把自己的家教公司在安徽芜湖做出品牌。王雷在2010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母校创办“就业实习基地”,让更多的大学生自食其力。二是在他的家教公司各教学点推出免费班,同时号召芜湖市各高校成立大学生志愿团,为贫困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家教。“我能走到今天,是很多人帮助的结果,我想报恩!”王雷说。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2007级学生石秀琴带着母亲上学,拳拳爱心感动了整个社会,各大媒体广泛关注。这个女孩在学校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她寻母的故事传遍了整个芜湖市,很多人才知道,刚满20岁的她一直带着患病的母亲在校园里生活,用爱守护着母亲残缺的人生。 “这一生,不管去哪里,我都会把妈妈带在身边。” 石秀琴这样说。

    ......

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媒体广泛关注的道德模范典型。这和师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分不开。在安师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三个课堂”:第一课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第二课堂是校园文化的氛围育人,第三课堂是学生的自我教育。“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大学毕业生,大学育人必须要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安师大党委书记吴良仁这样诠释师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真信,真学,真教,真用。在安师大的“第一课堂”,“四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总体要求,也是老师们秉承的理念。                            

    在安师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学生真心喜爱的一门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也是学生真心喜爱的老师。每学年结束时师大教务处都要组织学生对所有任课老师打分,思想政治课老师的满意度平均能达到85%以上,高的可达95%。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让学生“入脑,入耳,入心”,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真信,真学,真教,真做”。安师大这样要求所有的思想政治课老师。

    真信是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阵地,主渠道,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牢固地树立了这个信念,师大政治课老师的真学可是下了大功夫。师大有一支政治思想过硬,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他们近几年来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约20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20多部。杨守明老师的政治课教得让学生很佩服,学生很崇拜他,因为他的理论水平很高,不管什么问题都问不倒他。上他的课像看电视剧一样有趣,也像专业课一样有用,他的课总是和当前形势联系在一起,比如“从小布仕到奥巴马——美国亚太政策的调整”。学校也积极构建思想政治专业学科这个平台,积极加强学科学位点建设,加强科学研究,提供学科支撑,现拥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两个硕士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级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基地等。

    真教和真用是打造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安师大建立了一套制度,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组”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下设5个教研室。教研室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教学大纲、进度、计划、讲义、课件以及教学重难点都是集体讨论后制定,他们的集体备课甚至吸引了不少兄弟院校的老师,皖南医学院、滁州学院的老师就主动要求参加。教学也从单纯的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延伸拓展,学生社团“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横跨全校各个院系、拥有3000多在校会员,是全校最大的学生社团之一,曾荣获“全国百优学生社团”称号。他们坚持以“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方针政策,带动全校学生学习科学理论,学习党的政策,进一步提高自身思想理论水平,以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在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丙辉漫谈”获得过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我来大学学什么?”“我来大学怎么学?”是2008级学生进校后漫谈的第一个主题,他说他要让他的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丙辉漫谈”的前身是政法学院“两课”兴趣小组。当初兴趣小组的同学把大家在学习、生活、情感中遇到的问题搜集整理出来,由路丙辉老师面对面解答。慢慢地,参与交流者越来越多,“丙辉漫谈”便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辅助教学活动被确定了下来,内容越来越宽泛,形式也越来越生动,随后,“丙辉漫谈”走出政法学院,走向全校。

    “从老师您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丰富的学识,更有太多做人的道理,做您的学生我真的好幸运,谢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这是学生发给政治课老师房玫的一条信息。第一堂课上就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电子信箱告诉学生,以便让学生在需要的时候都能找到老师参谋,是安师大思想政治课老师的传统。安师大的思想政治课就这样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二、着力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不断创新第二课堂活动模式,全面推行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科学规划校园文化活动,精心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安师大让学生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会腾飞。

    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制高点,是提升学校层次和品位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的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目标,又要有系统的理论观点和有序的探索。近年来,教育部大力实施质量工程,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再一次被凸显出来。安师大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规划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全面推行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目标就是进一步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味。

    社会需求引导着高校办学的方向。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安师大深刻地认识到实现第二课堂素质拓展转型的重要性,着力推进与学分制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素质拓展工程,并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2006年,安师大印发了《安徽师范大学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第一次提出对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进行规划,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以积分的形式进行量化考核,从而标志着安师大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从随意性状态走上了制度化道路。经过2年试行,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对接的时机已经成熟,学校正式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纳入了《安徽师范大学2008人才培养方案》,出台了《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方案》,标志着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走向课程化和学分化。根据《素质拓展学分实施方案》,安师大全面推行的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工程,概括为“65331模式。

    6个学分”:素质拓展学分为必修学分,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必修获得不低于6个素质拓展活动课程学分,方可获得学士学位。“5级项目”: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项目分为国家级项目、省级项目、校级项目、院级项目、班级项目5个级别。“3大模块”:学生素质拓展内容分为ABC三大模块,A模块包括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B模块包括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职业资格和技能培训,C模块包括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文化艺术和身心发展。“3层管理”:学生素质拓展组织机构主要由校、院、班3个层次组成,从而实现全校素质拓展活动三级规划,三级认证,规范管理,有序组织。“1本手册”:从2008级学生开始,每位学生人手一本《安徽师范大学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认证手册》,手册成为社会及用人单位考察和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依据。

    经过多年探索和创新,安师大的第二课堂已经形成了内容系统化、地位课程化、组织项目化、资源社会化的“四化”机制,实现了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有层次,内容有重点,资源有整合,实施有保证,素质拓展活动深入、有效、持续发展着。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的全面推行,为校园文化活动注入了持续不断的“活水”,“活水”就是动力,“活水”就是创新,师大校园文化建设呈现着“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喜人局面,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得到显著增强。原来繁杂纷乱的校园文化活动得到进一步梳理,校园文化活动走上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涌现出一批在校内外有影响的素质拓展活动,学校将那些持续时间长、影响大、效果好的活动予以命名,形成精品。如注重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促成学生成人的A模块的品牌活动魅力师大“双十佳”评选、“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的志愿服务等;注重学生技能素质培养、促成学生成才的B模块品牌活动职业规划大赛、创业之星评选、创业计划大赛和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注重人文素质培养,促学生成功的C模块品牌活动主要有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诗文朗诵大赛、歌手大赛、舞蹈大赛、大学生形象大赛等。

    校园文化最终是要传递给学生,去影响和熏陶学生的,安师大校园文化的开展,最终是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目标。

  

三、“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安徽师范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把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

    2010年7月12,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09级化学一班的25同学们在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新庄小学进行了为期12天的义务支教留守娃活动。志愿者们来到了阜阳市王店镇,给孩子们带来美术、音乐、体育、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农村教学资源的匮乏,孩子们很少能够接触到这些知识,所以这些留守娃对志愿者的教学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除每天的课堂教学外,志愿者们还深入村民家中,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他们的支教活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弘扬了志愿者精神,关注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暑假生活,缓解了教学资源缺乏及留守儿童在暑假中学习及心理缺乏关心的问题,体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实践理念。

    2010年7月29上午,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元马中学校园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安师大爱心支教服务团志愿者与来自元马中学彝族、回族、傣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和汉族同学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交流民族文化,增进彼此感情,同唱民族团结好。安师大赴元谋县爱心支教服务团连日来在元马中学围绕环保宣教、世博宣传、法制课堂、自护教育、素质拓展、心理辅导、艺术普及、理论学习、网络文明等主题,开展活动20多项,受到学校师生的普遍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团队行程安排,服务团29日下午已抵达元谋县江边乡江边小学,他们将在那里开展为期3天的支教服务活动。

    710810,安师大国旅学院的8名大学生志愿者和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一同赶赴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金鸡乡,在深山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爱心支教、支医服务。志愿服务期间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课程辅导,普及医疗卫生常识和防震减灾知识,同时进行农村教育投入的调研。这是安师大继2008年汪继彬同学只身赴川援建后由国旅学院组织的第三支暑期赴川支教服务队。不管是骄阳似火、烈日炙烤的正午时分,还是夜幕降临、蚊虫肆虐的傍晚,总会有一行身着印有“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字样白色队服的大学生志愿者穿梭在田埂小路和山涧河谷中,手里拿着一份份调研问卷,匆匆赶往村民家中。

    和往年一样,今年安师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依然丰富多彩。他们利用暑期社会实践走出校门和家门,有的到革命圣地接受传统教育,有的到企业厂矿感受市场经济的脉搏。他们还就环境污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新农村建设等课题展开深入调研,撰写调查报告。他们的品牌活动开展得更是有声有色,如安师大大学生科学发展观理论宣讲团走进芜湖基层,开展了百场巡回宣讲活动;“五四爱心学校”支教服务团,深入到四川灾区、山峡移民区、革命老区、厂矿社区的中小学生家中,为灾区孩子、三峡移民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无偿的家教服务;“平民电脑学校”服务团奔赴安徽各地,深入乡村和社区开展农村信息化服务活动,普及电脑知识、宣传网络文明、义务维修电脑,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

    1990年全国集中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安徽师范大学已连续19年获得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国先进单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既为地方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更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实践是一所大学校,基层一线是大学生了解社情民意的大课堂,现实生活是教育大学生的生动教材。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同学的创业就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创新能力等均得到了综合培养和普遍提高。在奉献社会中,大学生们升华了情操、培养了品格。品德的养成主要不是靠教,而是靠自身的良好活动,靠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养成。大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了责任,明确了目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参与社会事务,演绎社会角色,完成自我教育。这些亲身经历是无可替代的教育情景,是感人至深的育人教材,是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

    为了保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面和实效性,安徽师范大学将活动纳入学分制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一十百千万”计划,分五个层次组织大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它的主要内涵是:每年暑期学校都要成立一个暑期志愿服务总队,十五个学院分别成立学院志愿服务分队,全校成立百支志愿服务重点团队,生源集中地区成立上千个志愿服务小组,其余万名学生回乡就近就便开展社会实践。为了推进实践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学校还对所有的实践团队提出了“六个有”的活动要求,一有活动方案,二有指导老师,三有实践日记,四有调查报告,五有活动总结,六有宣传报道。“一十百千万”计划做到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以2009年为例,学校共建立77个社会实践基地;设立164个团队,其中3个国家级重点团队;全校15936名同学参与,占全校在校学生总数的99.6%。服务地点2710个。

    “三个课堂”联动创新,精雕细琢培育英才。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这样真正走近大学生,走入大学生的内心深处。

---------- 相 关 信息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