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评    论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安徽百所高校竞争流
时间:2012-2-15 10:11:06   文章来源:安徽教育网    发布:吕刚    浏览次数:2840

 

打造高教强省 服务地方经济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安徽百所高校竞争流

 

    十一五以来,安徽省的高教事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双赢,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

    截至2011年,全省普通高校在数量上已达104所,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目前已经开工建设。

    我省在全国首创建立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宏观监控,鼓励社会专门机构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2011年,我省加快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具有安徽特色的高等教育分类指导体系,高水平地构建国家、省、高校的三级质量工程体系。据统计,仅2010年,全省高校共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50项,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6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4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0项。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入选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试点高校,5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100所骨干力量高职学校,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五。

    “十一五以来,我省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学研合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据统计,2011年,全省高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76项、经费3.9亿元,高校特别是省属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创新发展中进一步增强。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两支团队先后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获得立项支持。2008年以来,我省高校参与承担的产学研合作项目3693个,参与组建了汽车电子、纳米材料、高性能建筑用钢等一大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本省建立产学研实体1165个,相当一部分行业和骨干企业技术研发基地依托高校组建。目前,全省有54所高校的99个专业获批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争取了中央财政支持2.2亿元,获资助的专业数和资金额度在全国均名列前茅。

    目前全省80%以上的工业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80%以上的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由产学研联合承担。举办了第三届皖江城市带(巢湖)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学研对接会和第五届皖北地区(亳州)产学研对接会,一大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在第三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学研对接会上,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皖西学院等高校与芜湖市、巢湖市、六安市的政府、园区、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的6个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和产学研合作实体,还作为代表在会上举行了揭牌仪式。安徽师范大学与马鞍山市、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与巢湖市签订了市校全面共建合作协议。

    此外,我省高校还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15月,合肥工业大学与合肥熔安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芜湖新联造船有限公司,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与蚌埠市神舟机械有限公司三组校企合作代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研发机构,合作开展科技项目和培养人才。

    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是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重大举措。2011629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开通了。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总馆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设立安徽大学等5个数字文献服务中心,旨在通过一些典型学校的带领和合作,充分利用我省高校和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丰富的电子馆藏资源,逐步形成以共享服务为目标、全省统一规划的、多层次的文献保障网络,努力使全省各高校分散的电子文献资源得以集中利用与共享,为全省高校的教学科研营造一流的图书文献信息网络环境,更好地满足教师、学生的教学科研需求。

    2011年,我省普通高考录取新生41.4万人,录取率达到76.7%,均创历史新高,录取率更是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6%

---------- 相 关 信息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