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评    论
大学生赖庆林:“即使失明,我依然要奔向梦想”
时间:2013-4-12 9:32:10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4月11日第6版    发布:谭友志    浏览次数:1627

 

即使失明,我依然要奔向梦想

——湖南科技大学雕塑专业学生赖庆林以手代眼延续艺术生命

    5年大学,有3年多是在黑暗中度过的。

  但他成绩优异,笑容灿烂,出色地完成了所有的学业,完成了几十件大大小小的雕塑作品,还作曲填词玩乐队,学日语、韩语,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开心快乐。

  他就是赖庆林,湖南科技大学2008级雕塑专业学生。大二时,他不幸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这样一个被人们称为眼癌的恶疾,视力几近为零,治愈希望也几近为零。

  得知这个恶讯的时候,赖庆林觉得天都塌了,心一下子掉在了地上

  他从小就酷爱美术,梦想成为最有名的雕塑家。他的专业能力特别强。赖庆林的老师、该校雕塑系主任郑先觉说,小赖对雕塑特别有感觉,很有艺术天赋。

  再有天赋和梦想,眼睛看不见了,一切岂不白搭?

  小赖幻想着出现奇迹,2010年暑假,他和父亲来到北京,可手术后效果不太明显。此后,他又四处求医问药,曾经一周吃中药就花了1万多元。累计花了20多万元,家里再也承担不起了。小赖说,自己家在福建长汀偏远的山村,这个天文数字让父母多次落泪,劝他说:病治不好,你大学也别念了,回家吧。

  赖庆林坚决不干。他说,只有在学校,在同学和老师中,在雕塑作品时,他才能忘记自己的伤残,他一定要念完大学。即使失明,我依然要奔向梦想。

  此后几年,赖庆林的视力不断恶化,视野不到正常人的百分之三,二级盲人。记者采访时,进门就看到一个杯子掉在地上,而他却找了一个早上。

  母亲要来学校陪读,他坚决不同意。有手有脚,我能行。他说。

  从此,在湖南科技大学的校园里,人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个奇特的景象:一个满脸阳光的帅小伙,睁着明亮而有神的大眼睛,挽着同学的手臂,行走在去教室、宿舍和雕塑教室的路上;而在教室里,他睁着基本上无光感的大眼睛,支着耳朵认真听课;而在雕塑教室里,他只能靠手感完成作品。整整3年,他以手代眼,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作品在同学中最多,大学5年,他27门课程在80分以上,还有9门课程为优秀。

  一个搞艺术的,眼睛看不见,意味着什么?曾经,老师和同学们很担心,都怕赖庆林一蹶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

  但大家看到的依然是那个对艺术充满热爱、生活十分阳光的赖庆林。他的好朋友、班长魏豪杰告诉记者,赖庆林喜欢雕塑,喜欢看书,还喜欢音乐,能够自己谱曲作词,还和同学一起创建了一个乐队,好多女粉丝呢

  黑夜的星星在闪亮,可是我却看不清它的面庞……”熟练的指法、深邃的眼神,赖庆林坐在床上,现场给我们弹起了吉他,嗓音很好,感觉到位。

  在他床对面的墙上,一幅由大学期间他在全国各地采风的照片组合而成的巨幅长城独具匠心。郑先觉说,这幅长城非常有创意,不同的照片要组合成长城,要讲究明暗层次,心思灵巧,难得。

  手就像我的眼睛,哪里凸出来,哪里凹进去,哪里需要改进,都需要用手感觉,现在差不多已经习惯了这种创作方式。赖庆林说,幸亏是学雕塑,要是绘画,就麻烦了。雕塑可以让手跟着感觉走,用心去感知陶土的触感,手可以代替眼睛的功能。这几年,他尝试着慢慢减弱对眼睛的依赖,用触摸延续艺术的生命。一直关心他的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袁新洁说,由于雕塑艺术的特性,雕塑也可以不用眼睛。国外也有成功的先例,意大利著名雕塑家费利切·塔利亚费里就是一位盲人。因此,只要赖庆林坚持不懈,仍然能延续他的艺术生命。

  现在,赖庆林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抽象的。在他手里,两个人物泥像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没有四肢,也没有五官,但透露出一种难言的亲密。他用手轻轻触摸着泥像,小心得像是抚摸孩子的肌肤。

  在雕塑教室里,我们看到赖庆林的毕业作品——没有四肢的励志演说家雕塑《尼克·胡哲》,他摸索3个月完成的大型雕塑。

  知道自己患的是眼癌后,赖庆林从网上找来尼克·胡哲的图片和视频,用仅有的微弱视力,一遍又一遍地看,尼克·胡哲成了他的精神偶像。整整3个月,从做造型骨架,到测量,再到上大泥巴,最后到雕塑细节,不厌其烦地修改造型轮廓,尽最大的努力将他所捕捉到的尼克·胡哲的神采赋予到作品里去。他说,有时候无助像一堵墙一样横在他面前,让他沮丧而伤心,但尼克·胡哲有一句话对他影响很大:如果不停地纠结于你所没有的或者不想要的,你就会忘记你真正拥有的。他笑着说:尼克·胡哲这样一个残疾人都充满着对生活的追求,用亲身经历去鼓励人。我也要向人们传递正能量。

  记者细细打量这座高1.7米的作品,《尼克·胡哲》微笑,头稍上扬,呈现出一种动态与乐观向上的力量,与站在旁边的赖庆林神似。 (配图为赖庆林与他的毕业作品——《尼克·胡哲》

---------- 相 关 信息 ----------
   【关闭窗口